一、推動永續商品創新
產險業應積極開發具ESG精神的新型商品。綠色保險產品,如再生能源設施保險、節能建築保險與電動車保險,可協助企業與個人轉型低碳生活,實現環境永續。此外,極端氣候保險、農業氣象保險與防災型保單,可從災前預防的角度出發,協助客戶降低災害損失,提升整體社會韌性。
二、導入智慧科技強化風險管理
產險業應善用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推動智慧防災保險商品。例如,智慧洪水保險透過感測器監測水位與氣象預報,及早預警投保戶,避免財產損失;地震感測與AI損害評估,則能加快理賠速度,保障企業持續營運。
三、積極參與減碳與永續投資
產險業不應僅止於商品設計,而應從內部節能減碳、外部推廣低碳保險產品雙軌並進。如鼓勵投保電動車、綠色物流、綠建築等,並對相關產業提供保費優惠。同時,應將保費資金投入具ESG指標的企業或綠色債券,推動永續投資。
四、助力產業減碳
針對範疇一、二與三進行風險管理,產險業不只是企業的風險承擔者,更可成為推動企業永續轉型的夥伴。透過保險商品與風險諮詢服務,產險業能協助企業辨識並管理與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的風險:範疇一(直接排放)、範疇二(能源間接排放)、範疇三(其他間接排放)。例如,針對高排碳企業,提供量身打造的低碳轉型風險保險,或針對供應鏈排碳風險,提供相關責任保險,協助企業強化碳足跡管理。
五、深化社會責任與防災教育
產險業應主動參與社區防災教育,尤其是災害風險高區域或弱勢群體,提供實用防災資源與訓練,提升社會整體應變能力。產險業也可透過與合作企業舉辦風險管理講座及模擬演練,落實社會責任。
六、強化公司治理與風險控管
防疫保單事件顯示產險業在治理與風控上的挑戰。產險業應完善產品開發流程,建立風險評估制度與再保安排,避免風險過度集中。應設置永續發展專責單位,制定ESG目標並定期揭露績效,建立企業信任。
截至目前,多家產險公司已積極投入ESG相關行動,並展現初步成果。例如,部分公司開發再生能源保單與電動車專屬保險,也有產險公司與政府合作參與氣候風險評估計畫,協助企業辨識極端氣候衝擊。部分業者更導入碳揭露機制,主動公布自家碳足跡與減碳策略,展現對環境永續的承諾。在永續投資方面,已有產險公司將ESG納入投資評估流程,並投入再生能源與綠色基礎建設領域,展現資金運用的永續價值。
財產保險是產業正常運作的保障者,更是永續發展的推動者。台灣產險業應以ESG為核心策略,結合智慧科技與永續金融,從保障走向引導,從補償走向預防,為產業與社會創造兼容並蓄的永續未來。在新經濟與環境變遷的浪潮下,掌握永續與科技雙軸的創新機會,將是產險業打造智慧永續新藍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