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讓產險業翻轉疫情挑戰
發佈日期 / 2023-04-18詹芳書 教授-東吳大學
〈本專區由YAHOO邀約採訪編輯〉
產險業的本質是協助個人與企業進行損失預防、控制及移轉,透過大數法則建立風險分攤機制,使個人的財富與企業的價值維持穩定。透過風險分攤機制,個人或企業的風險可以被分散到更廣泛的群體中,而個人或企業僅需承擔可接受的成本。當承保的風險符合低損失頻率及高損失幅度的特性時,業者透過足夠的觀察樣本(也就是大數法則)推估預期損失,然後決定出合理的保費。過去兩年市場上熱銷的防疫保險原是立基於此基礎上,但因防疫環境轉變(損失頻率大增)及巨災風險無法有效管理(再保安排失當及曝險部位超限),使產險業付出數千億元的巨額損失。
此時此刻,借鏡歐美產險市場經驗,積極發展「碎片化保險」及引入「動態定價」等創新商品與技術,將有助於協助產業脫離虧損泥沼,加速數位轉型。「碎片化保險」是指針對特定風險或短暫需求而設計的保險產品,例如旅遊保險、租車保險或為共享經濟設計的保險等。「碎片化保險」有助於產險公司(1)發展數位行銷:針對碎片化保險產品的特性,應用社交媒體廣告、行動應用程式、網路廣告等,精準推廣產品,提高曝光率和轉換率;(2)運用數據分析成果:透過數據分析工具精確地把握碎片化保險產品的需求,了解客戶對此類保險的偏好,並根據數據分析結果持續調整產品設計;(3)深化數位服務:碎片化保險的快速與便利性,可提供客戶更即時的網路投保及理賠申請等全數位化服務,進而提高客戶滿意度;(4)落實數位風險評估:碎片化保險產品需要精確的風險評估,透過數位風險評估工具可提高風險評估的準確性和效率,並即時於保險經營策略上反應風險的變化。
「動態定價」則是根據客戶的風險特徵、交易資訊、市場情況等因子,即時調整保險費率的定價策略。透過數據收集和分析,產險公司利用客戶的行為數據、風險因子及外部的經濟和市場情況等,進行統計和機器學習等分析,精確預測未來的損失和成本。藉由模型開發和優化,產險公司可以更準確地評估風險和制定相應的保險費率。最後,發展即時定價技術,讓產險公司基於客戶的即時資訊與風險特徵,對保險費率進行調整和優化,以實現動態定價。
新一代的產險商品將聚焦於對客戶的管理和溝通。產險公司需要向客戶清楚地解釋商品的運作方式與定價依據,並提供客戶個人化的建議與自主選擇保險組合的機會,以增強客戶體驗和忠誠度。新一代的產險商品也必須符合數位轉型時的法遵要求,以確保商品定價策略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並保障客戶隱私和數據安全。「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在防疫保單的戰場上,產險公司已慘遭滑鐵盧,付出鉅額損失的背後或可歸因於對法律風險與巨災風險的認知與管理失策,但如何從此次的經驗中學習進步,保持警覺,展現創新競爭的韌性,將是產險業領導人的首要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