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隆 教授】產學合作 創造長期互惠雙贏模式

發佈日期 / 2019-12-11彭金隆 教授-國立政治大學
249887 22456
產學合作 創造長期互惠雙贏模式

〈本專區由YAHOO邀約採訪編輯〉

產學合作關鍵在於長期互惠,如果只是單方面的付出除了不會長久,品質也難以提升,互惠的意義在於產業最想從學校得到甚麼,或是學校想從產業獲得什麼支援,彼此都可以獲得滿足。

學校對企業最常見的需求就是學生的就業機會的提升,如果產學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高品質的就業機會,對很多學校是非常需要的,畢竟大部分學生到學校就是希望能有個好出路,因此透過深度實習計畫、合作開設實務課程或是專案計畫合作,都可以讓企業與學生有更多的接觸機會,在就業前可以有更多機會了解與觀察彼此,這就是一個常見的產學合作的基本模式。

另外一個合作模式在於知識與資源的交流,因為企業與學校角色不同,學校扮演知識創造、解釋與傳播的角色,學校老師具有研究創造知識的能力,更有解讀艱深知識並予以傳播應用的能力,但缺乏的是應用的場景以及研究的素材。企業端則強調問題的解決與商機的獲取,因此對於問題解決方案的取得有無止境的需求,但限於人才條件與市場競爭壓力,比較無法有系統且完整的對問題做出研究。

如果企業覺得學校裡有很多聰明的頭腦可以幫忙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學校剛好又缺少這樣研究場景,這就產生一個高度的互補的情境,這種「企業出題由學校答題」的模式,成為產學合作另一個長期互惠模式的可能。如果能持續的進行知識交流型的產學合作,對學校與產業都有高度的價值創造功能,因為長期合作可以彼此互相學習,廠商可以增進專業能力,學校可以提升研究層次,深度與績效會隨時間加長而增加,但實務上看見比較多是一次性的產學合作,導致知識傳遞與應用無法形成循環擴大的效果,這是比較可惜的。

彭金隆 教授-國立政治大學
現任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保險科技實驗室執行長,Cardif銀行保險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系主任、財團法人交通事故特別補償基金監察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秘書長、金管會人身保險保單審察委員、金融總會副秘書長;研究專長為保險市場、銀行保險、金融控股公司、保險科技與保險監理法規與制度等。

全新功能

立即訂閱Yahoo!E保網推播通知,隨時掌握各種保險知識及各項最新活動&優惠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