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位處亞熱帶,不僅溫度高,大多數時間也都處在濕度高於70%以上的環境中,尤其進入5、6月梅雨季,充沛的雨水量甚至可讓濕度飆高到80%—衣服老是曬不乾還有霉味、被子像是可以擰出水來—實在讓人難受到一個不行,但….你知道嗎?對我們來說是濕熱難耐的生活環境卻是細菌,尤其是黴菌,簡直就是繁殖與生存的天堂。
許多民眾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感覺天氣一潮濕,過敏、氣喘、鼻竇炎等呼吸道症狀就統統出籠,嚴重者甚至引發肺部病變,而禍首就是黴菌。
黴菌是空氣中的過敏原,當人在戶外吸入黴菌時可能就會引發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等輕微的症狀;黴菌的孢子雖然只有0.005公厘,小到眼睛看不見,但看不見不代表它就不存在,當它隨風飄入室內,遇上室內高達75%以上的濕度時,就會大量繁殖、生成黴菌,並誘發呼吸道或其他症狀,對人體產生的危害程度可是超乎你我的想像!尤其家有老人、小孩或是免疫力本來就比較弱的人,更要小心注意隨時保持居家環境的乾爽,避免住家成為黴菌的溫床。
那麼到底應該要如何擁有乾燥的住家環境呢?首先一定要瞭解黴菌這個敵人,才能對症下藥、戰勝它!
務必隨時監測家中的濕度狀況!建議可買濕度計安裝在家中,隨時查看濕度,若發現濕度已超過65%,就表示黴菌已經準備好要大量繁殖了;另外也可仔細查看家裏的牆壁、窗戶有沒有珠簾狀的薄水霧出現,而家裏如果有木製門窗,也可試著開看看,因為木製門窗在吸收水氣後體積會膨脹,假若變得超難開啟那就代表著空氣中的水氣變多了。
水氣一變多,黴菌就要開始準備繁殖了!而稍有警覺心的人多半都會特別注意浴室、廚房、衣櫥、鞋櫃等地方的潮濕狀況,反而忽略了以下的這幾個地方,結果擺放了許多除濕品卻反而怎麼除都還是濕濕的…。
家中4大死角
黴菌的最愛
1.浴室天花板
浴室絕對是家裏最潮濕的地方,也是需要除濕的重點之一,但往往做好所有去除濕氣的工作之後,卻發現無論如何都除不盡….,關鍵就在「浴室天花板」!
黴菌細小的孢子是會黏附在浴室天花板上的水滴四周,並散落到浴室地板上,因此不去除天花板上的水滴,黴菌就會一直長出來。
其實洗完澡後只要隨手一個動作就能解決天花板上的水滴—用長柄的橡皮刮水器,就是可去除玻璃水滴的T字型打掃用具,將浴室天花板上的水滴一一刮除乾淨就能有效阻止黴菌在浴室中繁殖囉!此外如果有裝設浴簾,也要記得常更換。
2.地毯
夏天光腳走在地毯上有時是不是覺得腳黏黏的?那是因為夏天開冷氣後,含有空調濕氣的冷氣會沉積在房間靠近地板的地方,如果地板上鋪著地毯或是直接用地毯代替地板,地毯的纖維會吸收這些濕氣,不只讓腳覺得黏TT的,也成為滋生黴菌最好的溫床了。
所以地毯一定要經常拿到戶外曬太陽,去除存留在上面的濕氣。
3.洗衣機的洗衣槽
洗衣槽也是黴菌最愛的地方!在充滿黴菌的洗衣槽中清洗衣服,甚至是洗打掃地板的抹布……天啊!你可以想像嗎?穿著有黴菌附著於上的衣服,不過敏也難,用沾滿黴菌的抹布清掃地板,正好幫助黴菌將它的孢子們散播到房間地板上。
各位,不論你常不常用洗衣槽,但絕對要記得2個月就要徹底清洗洗衣槽一次。
針對不鏽鋼製的洗衣槽,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清洗劑,可買來搭配洗衣機的使用說明書進行清洗;假若是塑膠製的洗衣槽,則廚房用的漂白劑會是很好的清洗劑,但重點是切記每次用完洗衣槽後都要把蓋子打開,以保持良好的通風。
4.冷氣機的濾網
不少人會開冷氣來去除房間濕氣、保持室內乾燥,這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但冷氣機裏的濾網卻也是容易產生黴菌卻常被我們忽略的一個點,定期清洗濾網才能達到去濕的最佳效果。
住家抗潮4大妙招
第一招:隨時保持乾燥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但做起來可不容易,定期檢查水管、牆壁有無漏水、滲水;定期清理、更換盛水容器,包括除濕機的水箱也要確保一滴水都沒留,避免家中堆積過多的水氣。
第二招:積水、水漬立即清除
有水就有利於黴菌生成,家裏用水頻繁的地方,如廚房,使用時記得打開抽風機或鄰近的窗戶,保持通風;廚房流理台下則可舖踩腳墊或長毛巾,隨時擦掉水漬;再如浴室使用後,記得刮除天花板上殘留的水滴、用電風扇吹乾地面。
想知道其他抗潮妙招又是甚麼嗎?除了使用高電費的除濕機之外,又有哪些省錢實用的「天然除濕機」呢?答案就在二部曲中,敬請期待~~~
文章來源:新安東京海上產險